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临夏县土桥镇万倾塬无公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新闻动态站内新闻农业资讯 站内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站内新闻 >> 最新动态

温棚蔬菜鼓起农民钱袋子

2011-12-27 15:57:28阅读次数:557打印返回
  标签:黄瓜  辣子  番瓜  西红柿  茄子  

      天刚发亮,马以思哈已戴起头盔,绑好黑色皮质护膝,骑上三轮摩托,从临夏市环城西路出发,穿过市区到折桥镇慈王家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批发蔬菜。
  “春节前市场需求大,我们有货”
  清晨的慈王家无公害蔬菜基地,麟次栉比的蔬菜大棚被一层白霜覆盖。马以思哈敲开绿星无公害蔬菜农民产销专业合作社的门,他预定的小番瓜已经被打包放在磅秤旁边。马以思哈说:“自己开了家还没有起名的蔬菜店,生意很不错,原因是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东西’放得住,吃着也爽口。”
  绿星无公害蔬菜农民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孟元明靠在火炉边的椅子上,乐呵呵地端起茶杯说:“我们合作社有70多个大棚,占地154亩。有辣子、番瓜、西红柿、茄子、黄瓜等品种,春节前是采摘期,到时候,有20多个大棚的辣子可以上市,每棚大约可以产2吨;10个棚的番瓜,每棚可产3吨;4个棚的西红柿,每棚可产5吨……春节前需求大,我们有货。”
  “我干这行能赚钱了”
  金小钰是陕西汉中人,1989年来到了临夏,搞起了大棚种平菇。但很快他不得不转行做起家具生意。2000年,他再次回到了临夏搞起了大棚种植,他称这是他事业的回归。“那时候人们营养观念比较落后,一见那玩意就说是‘狗尿苔’,没人吃。这几年,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门大力扶持――我干这行能赚钱了。”
  金小钰几乎扎根大棚了,老婆孩子,妹妹妹夫都来了,帮他种起了6个大棚。现在他成了慈王家种植基地的蘑菇种植能手了。大棚里,蘑菇一层叠一层地贴在菌包上,他摘下蘑菇,拿起剪刀剪掉根部灰色的部分,然后整整齐齐地摆在篮子里,还不时冲着门口笼子里的鸟儿,学着鸟叫。“现在手头宽松了,我就有机会来养鸟了!”他说话时,笼子里的鸟儿欢快地唱着歌。
  “必须自力更生”
  何尕西的蘑菇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忙着给近3米高的大锅炉加料。大棚内,间隔5米左右,便喷出白色的雾气,10米开外,辨不清是何人。何尕西说这是给大棚加暖加湿,以确保春节前蘑菇能上市。
  何尕西是临夏县路盘乡人,现在搞起了大棚,在城里买了楼房和运输车辆。当记者问他的年收入时,他谦虚地回避了。但他告诉记者,光2011年,他大棚投资达50多万元,雇了7个人,工资支出也有10多万。
  因为现在正向春节前的市场冲刺,所以一家人都吃住在基地,在大棚边的小房子里,他们烧了一台大火炉,屋子里非常暖和。何尕西爱人端上刚刚从火炉上烙出的豆沙馅大饼子,热气腾腾。何尕西忙着给记者找他刚拿到不久的折桥镇四季青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找到了,找到了。最近忙,没顾上挂在墙上。”他一边擦拭上面的土,一边说,“我初二没读完就去学油漆工,一天三块钱,干了半年,却只拿到60来块钱。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人要生存,必须要自力更生。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合作社,总算是实现了那时的梦。这些年来,在我的带动下,有七八家人都逐渐搞起了和蔬菜有关的生意――要么租地搞大棚种植,要么搞蔬菜贸易和运输,基本都改变了各自的经济状况。”
  “要致富,科学技术第一步”
  慈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急急忙忙赶着去苟家村,说是临夏市科协的专家来讲课了,去迟了怕赶不上。
  挤进大棚的村民们指着辣椒地里的一位中年女士说:“那是州农校的农业专家,经常来这里讲课,我们都认识她了。”他们所说的人,正是杨生琳。杨生琳仔细看了辣椒叶子后说:“辣椒得了炭疽病,一定是大水漫灌导致的。辣椒喜欢干,要小水勤灌。”旁边来“取经”的孟元明听了直点头,如获至宝地说:“我们的棚里也有过类似的问题,熬煎受完了,头发急白了。您这么一讲,我们心里有底了。”
  杨生琳从大棚出来后告诉记者:“你在黑板上讲,老百姓很难听得懂,你拎起菜叶子、抽出菜根子讲,效果就不一样了。”村支书张明听了心里自然高兴,这几年,村里的大棚逐渐发展,但是科技问题总是制约发展,他逢人必讲的“名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于是“要致富,科学技术第一步”的道理逐渐在种植户中间流传开来。
  在我州,这样的蔬菜基地绝非仅此一家。临夏县先锋乡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更大,从业人员更多。先锋乡前韩村王永发的21个大棚种植的大多是番瓜,而张忠的合作社,则已开始大面积采摘。他们合作社每天就能销售掉上千斤蔬菜,效益自然不用说。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临夏县土桥镇万倾塬无公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